拍摄短视频必备的设备推荐和软件详情

2023年 7月 28日 By RUIDESIGN">RUIDESIGN 0
Category

随着短视频的大火,我们能看到有制作精良的小短剧,也有简单随性的生活片段,还有新鲜猎奇的分享等等。再加上各种剪辑软件越来越傻瓜化,制作视频的门槛被大大降低。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入到短视频或者说VLOG的制作中,但是对于软硬件并不了解,这里就从纯小白的角度,分别聊聊短视频入门相关的软硬件以及思路,全文较长,可以根据目录自行跳转。

话不多说,就先从硬件开始。

一、硬件篇

对于短视频拍摄来说,主要分为四个种类的设备,分别是拍摄、录音、辅助和存储。但是不同内容对不同设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下面就先从基本的设备来聊。

1、拍摄

手机:

手机是目前最容易上手的拍摄设备,基于目前手机拍摄性能的跨越式的发展,事实上手机拍摄已经能满足大多数的拍摄环境。

手机拍摄的优点在于方便。第一,无论是傻瓜式的参数设置还是整体的便携性,都远超其他设备,并不需要什么学习成本,最多考虑一下拍摄时的构图就能完成;第二,各种手机剪辑软件的兴起,大大降低了拍和剪的门槛,即拍即剪;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翻车成本几乎为零,比起一时兴起购买的设备,手机拍摄几乎零成本投入,即便热情消散也不会因为购买设备心疼。可以说是最适合新手拍摄的选择。

但手机拍摄也有不小的局限性。首先,手机并不是专业拍摄设备,这就注定手机的拍摄性能对比诸如单反、微单等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上限和下限都不会很高。其次,手机毕竟要承担一定的日常使用功能,毕竟没人喜欢拍到一半弹出某个消息提示。最后就是手机的存储问题,固定不可升级的内存在海量的视频素材面前还是不够看,没法存放大量素材。

总之,手机作为新手尝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不适合长期作为拍摄的主力使用。

微单:

微单作为目前最主流的拍摄设备,是大多数入门或者进阶短视频创作者的第一选项,也是相对全能的拍摄设备。

微单的优点是在轻便和高画质中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第一,轻便性上,微单相比专业性更强的单反,体积和重量都有明显减小,携带和使用都不会很吃力;第二,虽说现在的手机也有很强的拍摄性能,但和微单这种专用的设备比起来,仍有不小差距,手机的拍摄更偏向于傻瓜式,微单则更具有专业性;第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微单可以更换镜头,镜头对于拍摄的辅助远比想象中的更明显,同时微单的镜头整体价格还是比单反略低,提升了一定的性价比。

微单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缺点,最重要的还是微单的价格还是偏高一些,入门级的微单也在四五千元以上,而且一旦放弃拍摄,大概率就会仍在角落吃灰。换句话说微单的“风险系数”是高于手机的。同时微单也需要一定的配件,诸如存储卡、三脚架、电池等一系列配件都属于隐性投资,无形中降低了微单的性价比,而且这种配件的利用率和微单是捆绑的,一旦闲置就都没有用处了。

总结一下,微单是目前最主流的拍摄设备,适合有稳定拍摄需求的使用者,入手之前一定要想好。

和广受好评的A6000相比,最新推出的E10L针对短视频拍摄进行了许多优化,包括快慢动作一件切换、带货模式、脸部优先自动曝光等等。硬件水平和A6400相差不大,2400万APS-C和眼部对焦等,也是索尼的传统艺能了,用来做入门短视频拍摄的主力机型完全够用。

轻巧+五轴防抖,还有出色的人脸识别对焦等功能,在色彩上能让初学者更快调出高级感,此外比较有特色的还有对焦式收音,效果不错。

运动相机:

运动相机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一种拍摄设备,以拍摄第一人称、剧烈运动场景、新奇视角为主。

运动相机,顾名思义就是以拍摄运动为主要卖点,核心优势就是便携、三防。第一,运动相机是目前拍摄设备中最小巧的(针孔相机除外不做讨论),无论是别在领口还是卡在双肩包的背带上,或者搭配脚架固定在某处,都不会显得很突兀;第二,运动相机往往都具备防水、防尘等基础的防护措施,在拍摄一些水下场景时不需要厚重的防水壳就能使用;第三,运动相机正因为体积小巧,往往能从一些新颖的角度拍摄,并以此为拓展,大开脑洞,例如可以绑在宠物身上,以宠物的视角拍摄,或者固定在车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要脑洞够大,就能很好发挥自己的创意。

同样,运动相机有三个很大的问题,第一就是续航,小体积在带来便携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续航,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机型,真实续航时间往往都在一小时到两小时之间,除了更换电池之外,最多可以挂载电池模块增加续航,并且续航时间和拍摄素材的质量呈反比;第二,发热问题,这也是由于压缩了体积从而影响了散热,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算是一个小遗憾;第三还是拍摄质量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画面畸变和抖动,现在的机型解决这两个问题通常采用大画面裁切的方式,势必会牺牲一部分拍摄质量。

总之,运动相机适合创意而不适合作为主力机拍摄,换句话说可以当作饭后甜点而不能作为主菜。

作为新出不久的二代机型,个人感觉比一代机型看起来硬核了不少,整体更加运动、更加小巧。磁吸式组合方式也别具一格,这种方式可以在后期更方便匹配一些拓展模块。支持4K120帧和155°超广角,可玩性也比上代提高了不少。

和OSA2代相比,这款设备机身圆润,显得没那么硬核,同样具备多种拓展性。最近一个很有意思的玩法就是把运动相机绑在猫猫的身上,然后拍摄猫猫视角,趣味性十足。

无人机:

无人机就比前三种设备更加硬核一些了,其实和运动相机比起来,有很多相似之处,是拍摄风景或者大场面的最佳答案。

无人机也是近年来大火的设备,卖点就是参杂了专业性的航拍角度。因为个人摄影没有诸如摇臂、直升机之类的逆天器材,在面对一些俯拍大场面或远景镜头时往往只能另辟蹊径,尤其是对于风景党来说,好山好水就在眼前,往往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位拍不出心中最完美的景色而痛心疾首。无人机的出现能解决许多类似的场景,让视频整体带有了一丝专业性,跟拍、俯拍都信手拈来,格调就提起来了。

不过无人机也有缺点,第一还是续航,同运动相机比,无人机好在没有那么长时间的使用需求,但能坚持续航一小时的无人机还是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只有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的续航;第二就是学习成本,无人机的操作还是相对困难一些,很多无人机报废的主要原因还是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随意放飞无人机的,这得注意,不然轻则喝茶重则包吃包住。

总结,无人机只适合两类消费者,要么是航拍发烧友,要么是专业的风景党,主要拍摄环境在城市则不要考虑。

无人机专业户大疆的入门机型,轻巧便携,能拍4K,5级抗风,香的不行。主要是能通过APP看到航拍点,这是其他品牌所不能比的积累。

其他:

除了上述四种设备外,还有不少并不主流的产品,包括已经接近淘汰的DV、又贵又重的单反、较为少见的口袋云台相机之类,并不是这种产品不好,而是对于视频制作者来说,能够应用的场景中有更合适的替代品或者产品线单一,只有一两款产品,不具备参考价值。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口袋云台相机,这种手持式的相机,兼顾了运动相机的轻便,又自带云台解决防抖问题,是记录生活的神器,相当适合拿来拍一些日常向的短视频。

以上就是四种主流的短视频拍摄设备的简单介绍,下面就来聊一聊除了拍,还有一些辅助设备,这对于视频制作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录音

影音影音,音的作用同样明显,除了自行配乐的短视频外,日常向的短视频对镜头内人物的对话、环境音收录都有一定要求,例如在情侣旅行短视频中,由双方的对话作为背景开场,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录音设备。这里只谈两种类型:相机麦克风与领夹麦克风。

相机麦克风:

其实这个说法不算很严谨,只是指可以安装在相机上的外置麦克风。

相机麦克风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受环境影响小,安装后随拍随录,在一些特定的拍摄环境下,不必再单独使用麦克风收音,一定程度上让收音变得更加方便,在一些诸如采访、街拍、录制环境音时比较常见,并且不必担心收音效果,因为大多数相机麦克风都具备范围收音和降噪的能力;第二,即插即用,省电快捷,这个优点看起来没什么,然而实际上能极大节约外出拍摄的线材和电池,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上沉重的背包或带上很多充电宝外出拍摄的。

缺点也有,就是会受到距离的制约,特别是人声的采集,超过一定距离后收音效果会大打折扣。

总结一下,特别适用于美食、采访、微电影等距离不是很远的拍摄收音。

无损收音加定向心性拾音,无需单独供电即可使用,1.5M的建议收音范围也能应对绝大多数使用场景。

领夹麦克风:

顾名思义,特指无线领夹麦克风,不需要额外发射器连接的类型。

和相机麦克风对比,领夹麦克风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摆脱距离的束缚,在一些远景的时候也能清晰收录人声,部分设备甚至可以做到百米左右,仍能清晰录音。其次还有个优点就是可以隐藏,较小的体积不会显得十分突兀,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减少后期抠图的麻烦,尤其是一些小剧场、微电影之类的情节小短剧。

不过相对也有一些问题,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领夹麦克风是单人使用的,如果在同时需要多人录音,单一设备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好在现在许多产品都是打包的,大多为一对售卖。

这种麦克风适用于远景介绍,例如介绍一些建筑、大型机械之类的拍摄环境,或者一些二人采访环节,还是很香的。

使用和大多数蓝牙耳机类似的电池仓充电,搭配发射器使用相当便捷,电容式麦克风,发射器满电可续航4小时以上。

3、辅助

辅助类的产品众多,除了广为人知的三脚架、稳定器外,还有补光灯、云台、兔笼等相对专业一些的产品,对拍摄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有些产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列举的产品就不再采用优缺点对比的方式,主要简单聊一聊起到什么作用。

稳定器和三脚架:

这里把两者结合,是因为目前相当多的稳定器和三脚架都合二为一,兼具两者的功能。或者再夸张一点,这两者的功能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保证拍摄稳定性,三脚架的目的就是解放双手。

好的稳定器能让拍摄的感受得到极大优化,不必再后期去抖,或者把相机的防抖开到最大。前面也说到,相机的防抖很多都是使用了拍大图,再经过算法计算裁切掉抖动的部分,最后保留主体,包括后期的视频去抖也大都使用了这种方式。虽说能用最低成本防抖,但这始终会对素材有所影响。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稳定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拍摄机位固定的话,三脚架也同样重要。

手机使用的三轴稳定器,价格比较亲民,新手可以考虑入手,支持一键横竖切换和智能追踪,性价比较高。

相机拆装更便捷,同时横竖拍摄切换简单。支持巨幕模式、定点延时、长曝光动态延时等多种玩法。关键是稳定性优异,即便在剧烈奔跑下,晃动依然微乎其微。

补光灯:

主要起到补充环境光的作用,或者专门营造某一种色温的光环境,其实没什么值得多谈的地方。

补光灯有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闪光灯,另一种就是独立外置的补光灯,对于短视频拍摄来说,前一种几乎用不到,后一种更重要一些。如果拍摄的环境不是特别差,还是不推荐使用,因为很突兀的光源会严重影响画面的真实感,特别在后期拍摄完剪辑调色的时候,那种巨大的违和感是很难抹除的。

只推荐一种情况使用,那就是只拍室内静物或者对话之类,特别是一些产品展示或者测评,补光灯的效果超乎想象。

以上只列举了两种拍摄大概率用到的产品,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聊到,但对于新手入门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下面就说说各种产品的搭配方式或者什么环境需要什么设备。

4、场景

这里分为两种,一种是动的多一种是静的多。

  • 动的多:剧烈运动、潜水游泳、创意镜头最好使用运动相机,除此之外,搭配上稳定器和微单,就可以应对绝大多数场景,或者手机拍摄也能获得很好的素材。
  • 静的多:包括对话、日常、测评等多种环境下,稳定性最多只需要三脚架即可,收音设备必不可少,并且根据情况考虑使用补光灯。同样的,对画质要求较高优先选择微单,反之手机也可以胜任。

对于新手,不建议考虑无人机,入门真的很难,而且如果不是专门旅拍的话,使用的几率并不大,很可能吃灰。

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场景没有列入,核心就是,动景第一考虑防抖,静景第一考虑画面。但不论是哪种拍摄环境,一个好的视频,必须具备一个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很多变的,有的时候是一个故事,有的时候是一种感觉,根据自己拍摄的意图来确立内核。有了好的内核,拍出来的东西才有骨架,如果整个视频让人看完摸不着头脑,即便画面再精美,也是垃圾。


二、软件篇

了解了硬件后,剩下就谈谈几款剪辑所必要的软件,以及他们的特点。

Premiere

也是大家最熟悉的PR,这款软件也伴随着短视频的爆火被大多数人熟知。软件的功能相当丰富,并且上手并不难。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传播广泛,教程遍地,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的教程,网上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甚至包括插件也数不胜数。另外,还能和Adobe全家桶中的软件进行协同工作,很像Word,普及度高,联动性好。

Final Cut Pro X

简单来说就是苹果系统中的PR,可视化程度感觉比PR做的更好一些,也就是更直观。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范围,FCPX的教学资源少一些,新手入门难度稍微大了点,不过如果使用苹果电脑,还是推荐FCPX。

手机剪辑软件

和前两款软件不同,手机上的剪辑软件五花八门,简化了相当多的操作,之前在电脑端可能需要十几步才能做出来的效果,手机剪辑软件可能一步就能做完,甚至还能智能剪辑。也就是说便利性大大提高,不需要学习成本,上手就能剪。包括许多素材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免去了上网找素材的过程,新手强烈推荐。

对比上面“三款”剪辑软件,电脑端的剪辑像是毛坯房自己装修,要从各个细节,一点一点地去改造,手机端地剪辑则像全包给装修公司,我只需要提供我的需求即可,剩下的就不用自己操心。所以这两种没有谁更好谁更差的说法,只在于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只有一点需要注意,手机端很多剪辑软件正是由于傻瓜式操作,能够实现的效果往往都是给定的,相对来说自由度就低了许多,电脑端则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更精细化操作,实现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

除了这三款剪辑软件外,还有包括AU(音频处理)、AE(特效制作)、达芬奇(剪辑调色)等多种视频剪辑相关软件,专业性更强一些,上手难度略高就不再赘述了。

总结一下,其实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想要做好视频,这些都算是辅助,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新手应该避免的就是眼高手低,硬件买了一大堆,软件报了许多课,最后成片还是一坨,多看多学才是硬道理。


三、思路篇

往往思路是最能卡住人的地方,也是很多新手拍不好的共性,拿起设备乱拍一气,想到什么就拍什么,后期剪辑才发现,想拍的没拍到,没用的废素材一大堆。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做。

1、主题

就像电影一样,没有主题就没有灵魂,短视频也是一个道理。虽说做不到像各种大导演那样,有外在的主线,内里的内核,但起码应该有一个看完让人明白的主题。

例如Gabriel Conte大神的纽约,不需要任何结识就能看出这是个情侣狗粮向的秀恩爱视频,这就是最核心的,让别人看得懂拍的是什么。哪怕没有大神级别的运镜、设计,日常向的流水账,从白天的某个景开始,以两人的拌嘴为主线,从分歧到和解,中间穿插时间和光影的变化,最后相拥,镜头再转向夜景,这就完全能达到及格线。

2、转场

切忌华丽花哨的炫技专场,如果做不到Watchtower of Turkey中的神级设计,还是不要学这种风格,极其容易让人看起来头晕眼花,头皮发麻。

(强烈建议搜索观看)

无论是哪种短视频,视角一定不能短时间内跳跃多次,会让观看的人无法代入,换句话说就是看的云里雾里,可能自己剪完觉得很秀,实则看到的人难免觉得晕头转向,不明所以。

3、脚本

如果是记录类型的短视频,脚本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建立在新手的前提下,老师傅们早就驾轻就熟了。

如果不明白脚本怎么写,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短视频内容,一段一段的拆解,把细碎的运镜、对白、转场都分解出来,照着拍一遍,自然而然就能发现自己该怎么拍。

4、练习

相比前三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这个就很简单了,多拍多练,自己就是下一个大神。

说白了,短视频创作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拍的越多,素材越多,剪起来就越得心应手,就能发现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没有什么用,这种经验是纸上谈兵给不了的。新手最忌讳把器材扔在那里吃灰,哪怕没有器材,拿着手机去随便拍一拍,自己感受角度、光影、色彩的分配,很快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参数转化成自己能理解的感觉。


最后的总结

短视频创作是一件很废脑子的事情,但并没有很难,勇敢去尝试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硬件、软件和思路三者缺一不可,也许下一个大神就是你呢?

希望这篇内容能帮到大家,笔芯~

Comments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ost comment